1月24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公布了2021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學位、提質量,位列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十件民生實事,件件關乎百姓福祉。上一年的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學前教育同樣名列第一,要求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0萬個,實現(xiàn)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0%以上的目標。
學前教育,為何連續(xù)兩次成為十件民生實事之首?背后有何深意?
甜蜜的“負擔”
我省人口持續(xù)增加,說明區(qū)域吸引力在增強。但對城市公共服務來說,則是甜蜜的“負擔”。
據(jù)2018年1月省教育廳的預測,2017年底全省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41萬人,預計2018年底達到461萬人、2019年498萬人,2020年519萬人。
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全省學前教育每年要增加20萬個學位,但在2019年有一撥“二孩”潮入園的小高峰,需要增加30萬個學前教育的學位,可見入園需求和供給不平衡。
學前教育學位缺口很大,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如何讓適齡兒童有園上、上好園?三年前,廣東開始行動了。
2018年7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f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fā)展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shù)占比達到50%以上,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占比達到80%以上。
這一目標,同樣寫進了2020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
據(jù)省教育廳統(tǒng)計,2020年全省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9.45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1.39%,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6.61%。
學位攻堅戰(zhàn)
廣東一年增加100多萬個公辦學位,是怎么做到的?并非易事。
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前教育學位需求旺盛,大量民間資本進入,造成民辦園比例遠高于公辦園。
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shù)占比要達到50%以上,怎么辦?全省各地八仙過海,整合盤活資源,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不斷擴充公辦學前教育資源。
在廣州,全國率先試點“多規(guī)合一”,保障教育用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四年已建設移交居住區(qū)教育配套設施349所。
在深圳,財政投入大幅度增長。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從2018年初的20.79億元,增至2020年年初的72.14億元。
除了增加公辦學位供給之外,還要重點推進民辦幼兒園轉公辦、轉普惠。
在佛山,財政投入引導激勵普惠園發(fā)展,為普惠園提供財政保障。
在東莞,以公辦園為龍頭成立幼教集團、與民辦園合作設置公辦班、購買民辦學位、補貼轄區(qū)適齡幼兒入讀民辦園等創(chuàng)新方式,不斷探索增加公益普惠性資源。
在珠海,一些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設立“公辦幼兒園辦學點”,不斷提升民辦幼兒園辦園質量。
多措并舉,廣東啃下學前教育這塊“硬骨頭”,優(yōu)質資源供給實現(xiàn)量和質的同步提升。
民生民心工程解難題
無法回避,實現(xiàn)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學位、提質量,還須解決幾大難題。
——新建公辦園后,如何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
廣東各地新建一批公辦園,正在積極探索優(yōu)化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核準收費標準,為公辦園發(fā)展提供經費保障,努力實現(xiàn)辦一所、優(yōu)一所。
——購買學位提供的公辦學位、普惠學位,如何實現(xiàn)“同價同質”?
廣東各地普惠性民辦園與公辦園“同價同質"的目標未達成。要通過公辦園輻射帶動、落實辦園標準和管理標準、建立質量評價和激勵體系等多種方式,推進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優(yōu)質幼教師資匱乏,如何破解學前教育師資難題?
在公辦園擴容、民辦園轉制的過程中,要解決如何落實教師編制、保障非在編教師待遇保障、打通幼師發(fā)展晉升渠道等難題。部分地方正探索出適量合理增加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的方式,為新建公辦園提供2-3個編制保障管理人員素質,促進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