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111歲木雕神樓驚艷亮相廣州塔 背后的故事你聽說過嗎?

          時間 : 2020-08-17 09:29:33 來源 : 廣州日報
          【打印】 【字體:

          7c2622a6-10fe-4a94-ba07-c506f933fbed.jpg

          精美的木雕大神樓。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項目在廣州塔正式啟動?,F場,嶺南雕刻工藝的代表作、具有百年歷史的金漆木雕精品——番禺木雕神樓驚艷呈現,引來無數關注。這件占地約26平方米的巨大木雕,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何在這樣的大舞臺上站C位呢?

            據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消息,這件木雕精品,是該館的珍藏。它是反映清代番禺岡尾社十八鄉(xiāng)迎神賽會活動——“洪圣王出會”的珍貴實物,出自石樓村,上世紀50年代被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

            約100件木構件組成 當初拼裝用了一個月

            這座木雕精品,之前在陳家祠的藏品庫中是一大堆木構件,包括木框架若干、帶彩繪的木板10余塊、帶金漆木雕的屏門12扇和長約4.2米的長條形木箱子8個。屏門上的金漆木雕精美、完好;木板上的彩繪內容為人物故事、龍鳳和暗八仙等,色彩依舊鮮艷;8個木箱箱蓋上分別陰刻“撥呼云月”“企陽花(上)”“拱頂鰲魚幫口”“橫眉”“龍柱(左)”“龍柱(右)”“人物柱(左)”“人物柱(右)”等字樣,應是木箱的編號,為便利裝配使用,其內存放著大量精細的木雕構件。2015年10月,館方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拼接,將之復原。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黃海妍在其專文《番禺十八鄉(xiāng)“洪圣王出會”與石樓神樓》中,對之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和介紹。

            黃海妍指出,承建神樓的“何秉記”將神樓建造成體量巨大的“宮殿”式樣,參考了廣州傳統(tǒng)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與搭建方式。從建筑結構來看,可分為臺基、屋身和屋頂三個部分。神樓的主要構件采用圓雕、鏤通雕、高浮雕、淺浮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髹漆貼金而成,采用大體量的梁、柱、隔板、雀替、山花、花罩等構件,配合彩繪等手法,裝飾極其繁復和精美。神樓由大約100件木構件構成,長5.5米,寬4.8米,高5米,占地面積約26平方米。神樓正門左右兩側門框上分別刻有“宣統(tǒng)元年歲次己酉”“東中西龍樓社敬送”字樣,門框背面刻有“何秉記造”。由此可知它建于1909年,距今已經有111年歷史。

            浮雕包括了大量的民間故事

            神樓上的浮雕包括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歷史典故:檐廊最前方兩根圓柱形龍柱表面浮雕“魚躍龍門”故事;龍柱內側人物柱浮雕“薛丁山與樊梨花”;人物柱的頂部通過長達4.14米的大型拱頂連接,下方花罩雕刻“郭子儀祝壽”。神樓的壓頂過梁木雕采用整塊木料制作而成,總長4.14米,高0.45米,厚0.14米。兩端上方各用圓雕雕刻鰲魚和蝙蝠一只,鰲魚寓意獨占鰲頭,蝙蝠寓意雙福臨門。此外還有“魚躍龍門”“龍吐珠”“漁樵耕讀”“八仙賀壽”等,皆為吉祥寓意或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反映了清末民間藝術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其中位于神樓正廳左右兩側屏門隔心板內的“漁樵耕讀”木雕花板極為精彩,高1.25米,寬0.485米,厚0.085米,采用雙面鏤通雕技藝,底部以鏤空網格襯托,可一睹廣州木雕之精工。雕刻以“之”字形布局,漁夫、樵夫、農夫與書生自然協(xié)調地安排在畫面中,下方配以麒麟鳳凰、三陽開泰、雙獅戲球、喜鵲登梅、二甲傳臚等圖案。

            此精品是石樓村在1909年制作

            洪圣王即傳統(tǒng)民間信仰中的南海神。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下令祭祀南海神,位于今廣州黃埔區(qū)南崗鎮(zhèn)廟頭村的南海神廟始建。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官方加封南海神為“洪圣廣利王”。自此,民間又將南海神稱為“洪圣王”。廣州毗鄰南海,從古至今海事興旺。本地人對傳說中掌管南海的洪圣王自然尊崇有加,除了在南海神廟的官方祀典外,民間亦形成了各種各樣、形式莊嚴的祭祀活動和大量的南海神“離宮”洪圣王廟。番禺十八鄉(xiāng)范圍涉及今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石碁鎮(zhèn)和化龍鎮(zhèn),建立了岡尾洪圣廟,供奉洪圣王,在南海神誕期的農歷二月十三日舉行“洪圣王出會”。意在通過游神賽會使十八鄉(xiāng)得到洪圣王的庇佑。

            黃海妍指出,石樓村在清代隸屬番禺茭塘司,石樓陳氏宗族是茭塘司最重要的宗族之一。據學者朱光文的統(tǒng)計,明清兩代,石樓陳姓共出進士5人,舉人23人,貢生10人,秀才148人,其中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石樓科名最為鼎盛,人才輩出,造就了石樓陳氏宗族在番禺地方上的地位和話語權,“他們以陳氏大宗祠善世堂為中心,在清末時期整合、發(fā)展周邊聚落,參與并主持地方事務”,黃海妍說,“因此,在輪到石樓村當值‘洪圣王出會’時,闔村一定會隆而重之,將出會要用的用品做得富麗堂皇?!?/p>

            這座神樓當時具體是怎樣使用呢?黃海妍介紹:“在出會活動前夕,神樓在善世堂中安裝好,‘洪圣王出會’時待洪圣王神像蒞位后安坐在神樓中,整年接受本村、十八鄉(xiāng)及周邊民眾的祭拜。出會活動結束后的次年,神樓被拆卸成散件放入8個樟木箱,存放在祠堂中?!笔瘶欠謩e在道光四年(1824)、道光十三年(1833)、道光二十一年(1841)、咸豐八年(1858)、宣統(tǒng)二年(1910)當值“洪圣王出會”活動。宣統(tǒng)二年石樓當值“洪圣王出會”活動,神樓即是為宣統(tǒng)二年的當值而專門建造的。

            而據黃海妍在2016-2018年間在石樓鎮(zhèn)、化龍鎮(zhèn)一帶的調查,發(fā)現赤崗、山門、西山等曾屬岡尾社十八鄉(xiāng)的村落中,仍保存著當時“洪圣王出會”時使用的部分實物。它們和石樓村神樓一起,是廣州地區(qū)海洋文化、海上絲路繁榮的珍貴物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人妻少妇456在线视频,国自产拍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