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中國第36個教師節(jié) 他們以這種方式致敬先師

          時間 : 2020-09-11 08:28:54 來源 : 南方+客戶端
          【打印】 【字體:

            9月10日,致敬所有教師!

            教師之職業(yè)之所以崇高,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學習知識、啟迪智慧的引路人,更是我們錘煉品格、奉獻國家的引路人。

            先師之風范,尤值得今天的學子景仰。

            上周末,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聯(lián)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打造的“品粵游徑”研學營首堂戶外課走進連州“烽火課堂”,正是一趟傳承先師精神的致敬之旅。

          游1.jpg

          踏上秦漢古道的小記者們高興地拍照合影。

            “烽火課堂”里的故事

            四年級的郭天悅為參加南方+發(fā)起的“我心中的抗戰(zhàn)英雄”有獎?wù)魑幕顒?,準備了一段關(guān)于抗戰(zhàn)舊址的視頻介紹。

            拍攝者是她的媽媽,在媽媽看來,女兒對抗戰(zhàn)的了解還只停留在課本或者影視劇上。她希望通過實地探訪,讓孩子對歷史有更深的感觸。

            在“品粵游徑”研學營開營前期,我們發(fā)起了“我心中的抗戰(zhàn)英雄”有獎?wù)魑?,?yōu)勝者將有機會免費參與研學營的戶外課程。征文活動在多所中小學校反響熱烈,主辦方共收到800多篇來稿,最終7位同學入選南方報業(yè)小記者,親身感受“烽火課堂”。

          游2.jpg

          “品粵游徑”研學營的小記者們踏上2000多年的秦漢古道,追尋先師的足跡。

            “烽火課堂”究竟是什么?

            抵達目的地之前,7位小記者接到了采訪任務(wù),他們需要通過采訪三個關(guān)鍵人物,來了解關(guān)于省立文理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前身)舊址的前世今生。

            三個受訪對象分別是:

            連州文史專家、劉禹錫紀念館館長曹春生,他會講述關(guān)于抗戰(zhàn)時期的華南教育史;

            西塘村村長陳衛(wèi)明,省立文理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前身)舊址就位于西塘村;

            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學生胡則霖,他做過活化舊址的相關(guān)課題。

            通過與他們的交流,關(guān)于抗戰(zhàn)時期華師前身連州辦校的故事,歷史遺存保護和利用的故事,鄉(xiāng)村發(fā)生改變的故事,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游3.jpg

          小記者們在認真聽講做筆記。

            “連吃飯的工具都可以不要,書卻不能丟?!眮碜詮V州的六年級學生魏弘藝在匯報采訪成果時不禁感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采訪只是形式。交流引發(fā)思考,是這堂課的真正要義。

            初一學生張霈林在與大學生胡則霖交流后,對為何要保護和利用遺址有了新的認識。

          游4.gif

          張霈林同學經(jīng)過與大學生胡則霖的交流,對舊址的活化所帶來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學習歷史,對我們的人生有什么幫助嗎?”

            四年級的郭天悅甚至開始思考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

            “烽火課堂”不只是歷史的重現(xiàn),更多的是讓歷史照進現(xiàn)實。

            研學營能夠帶孩子前往省立文理學院舊址,這令魏弘藝的媽媽魏春燕頗為贊賞?!跋容厒冊谙鯚煯斨衅D苦治學,這種精神應(yīng)該要讓孩子去體驗?!?/p>

          游5.jpg

          劉禹錫紀念館館長曹春生聲情并茂地講述劉禹錫和連州的故事。

            那些課本上沒有的歷史

            對于孩子們而言,歷史更多停留在課本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意義……

            這樣的陳述雖客觀,但不生動。

            故事的細節(jié),人物的喜怒哀樂,這些真正動人之處,未必會出現(xiàn)課本里。

            孩子們需要走出去。

            這是很多家長們的共識。

            “他們對歷史無感?!?/p>

            “他們不知道幸福從何而來?!?/p>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們覺得是理所當然?!?/p>

            “他們覺得讀書是為了父母,而不是為自己?!?/p>

            “品粵游徑”研學營正是以走讀歷史的方式,幫助孩子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吃苦耐勞精神。

            歷史是留痕的。

          游6.jpg

          小記者閑暇時間咨詢曹春生館長。

            “廣東”二字從何而來?燕喜山現(xiàn)存宋、明、清石刻近40題,其中以宋的題刻最多,以南宋抗金名將張浚,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向宗道題名最為珍貴。

            初一學生楊軒懿印象很深的是,位于劉禹錫紀念館門口的一塊石碑上刻有“廣南東路”,后簡稱為“廣東”。

            《燕喜亭記》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為當時貶任連州司戶參軍王弘中所建山亭而寫的一篇亭臺樓記,把連州的山水描摹得非常漂亮。在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王弘中從吏部員外郎貶為連州司戶參軍。韓愈與他交往多年,兩度為其下屬,對他懷敬仰之情,交誼深厚。此時兩人同貶于一地(陽山為連州屬邑),作者就在陽城為他寫了這篇散文。

            很多人讀了這篇作品后,想到連州玩但交通不便,于是按照韓愈在里面的描寫,把它畫成畫掛在中堂,可見韓愈的文章影響之大,連州的山水之美。

            歷史是被銘記的。

            唐代詩豪劉禹錫,早年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變法失敗后,屢遭貶謫。其中,在連州生活了將近五年。

            “五年做了六件好事。”魏弘藝對導(dǎo)師曹春生的講解印象頗深:劉禹錫在湟川邊上建立草堂,親自設(shè)帳教學,培養(yǎng)出了連州第一個進士劉景,在劉禹錫的開化之下,唐宋期間,連州共出現(xiàn)了138個進士;懂得醫(yī)術(shù)的劉禹錫,積極收集當?shù)氐钠矫胤剑⒔Y(jié)合自己所聞,撰成《傳信方》,《傳信方》是中國方書的鼻祖。

            歷史是要用腳步丈量的。

          游7.jpg

          小記者合影。

            秦漢古道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最早官道之一,也是中原與嶺南水陸貨運的重要交匯點。兩千多年來,多位名人在此留下痕跡,秦漢時期有南越王趙佗、和平使者陸賈、西漢伏波將軍路博德,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劉禹錫,南宋名將岳飛,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古道悠悠,不僅撫平了貶官失意的情緒,也在無形中成為一條南北文化傳播之路。連州作為秦漢古道的經(jīng)過地,在很多年前也曾見證過這條道路給當?shù)氐慕?jīng)濟文化帶來的效益。

            這條路為嶺南帶來了什么變化?

            曹春生介紹,有史料生動記載“此路一開,中原之聲近矣,然后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遐陬之民俗變矣”。路一開通,財務(wù)和商貿(mào)通了,嶺南的人才也出來了,語言習俗都為之改變了,“這條路為我們帶來中原的文化和聲音,對嶺南的改變是影響非常大?!?/p>

            踏上古道,孩子們解開了嶺南的古老記憶,對廣東這片家鄉(xiāng)熱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游8.jpg

          曹春生老師向孩子們贈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很累,但也很有趣?!?/p>

            來自佛山的六年級學生翁文暢個性活潑,思維活躍,一路上把其他同學逗得樂不可支。他喜歡這種邊玩邊學的體驗,可以讓他獲得更多新知識。

            融合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品粵游徑”研學營平臺,亦獲得了家長們的認可?!昂鹆亢芨摺!蔽涛臅车陌职治虈勒J為,寓教于樂的方式,往往事倍功半。

            如何讓具有厚重的文化歷史走入年輕人的視野?將文旅資源全新的呈現(xiàn)和體驗方式有機結(jié)合,運用動漫、快閃、旅行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望為文化傳承注入青春能量。

            我們期待新興的、活態(tài)的文化力量注入研學營中,讓孩子們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亦有機會參與研學活動或社會實踐,傳承創(chuàng)新嶺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充分挖掘嶺南歷史文化蘊含的愛國故事,用嶺南優(yōu)秀歷史文化厚植愛國精神。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人妻少妇456在线视频,国自产拍在线一区